疟疾又叫“发冷病”、“打摆子”、“冷热病”、寒热”。它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传染病。多发生在夏秋季节。得病后往往先发冷、后发热,体温可高达40℃。同时伴头痛,一般在几小时后出一身汗体温就慢慢退到正常。反复发作几次后,病人就会面色发黄,四肢无力,或肝脾肿大,疟疾一般分为间日疟、三日疟、恶性疟。间日疟每隔一天发作一次。三日疟每隔两天发作一次。恶性疟发作是没有规律的。发作时先发冷打颤,接着发热头痛、呕吐,有寒多热少或寒少热多的现象。经过2~3小时后,出汗退热症状即可消失。如不治疗可于第二日或第三日定时或不定时发作。感冒、过劳、食过量生冷腻滞的食物可诱发本病。疟疾反复发作后还会引起贫血、脸色萎黄、脾脏肿大、身体渐渐衰弱。
一、疟疾
1、生白矾、鹿角霜各3克,大红枣去核,共捣为丸。一次一丸。
2、辣椒子30粒(未成年人减半)。每天早晨空腹服下,连服4天为一疗程。
3、大黄、生姜各3克,共捣如泥。摊成饼状如 铜子大。在疟疾发作前一、二小时贴在肚脐上,用纱布盖好,并用胶布贴住。过了发作时间,再行取下。如贴不准时,疟疾又发作,则应在发冷时即行取下,下次再贴。
4、甘遂、甘草各等份,共为细末。在疟疾发作前将药面一份放在肚脐内,用手按摩数分钟,然后用药棉塞住脐口,以免药末脱落。待发疟时间过5小时后取下。一般2~3次见效(此药不可内服)
5、鲜青麻叶25克,水煎去渣,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,温热后一次服下。
6、马齿苑120克,洗净,水煎去渣,在疾发作前2~3小时服下。
7、青蒿叶晒干,研成末。每服15克。在疟疾发作前2~3小时服下。
8、大蒜头3个,去皮,加些白糖,在疟疾发作前4小时服下。一天吃一次,连吃3~4天。
9、黄豆100粒、皮硝10克,加水煮熟后吃黄豆。每次吃10粒,一天3次。
10、生大蒜一头,捣烂,加食盐少许拌匀。在疟疾发作前3小时敷在手掌面腕关节横纹上二横指处(内关穴)
11、胡椒10粒,研细末,放在胶布上,贴在大椎穴。在发作前2小时使用,连用2~3天。
12、胡椒粉1克、蝉蜕3克,研细末,用米饭捣成糊状。疟疾发作前3小时贴在背部正中第三、四胸椎之间(身穴)。
13、丁香研末(大人2粒,小儿1粒),发作前放入肚脐中:再贴上药膏。
14、青蒿20克,水、酒各半,炖一柱香间,内服。
15、雄黄1克、乌梅肉1个,共捣如膏,做成丸如绿豆大。每次服4~6丸。
16、鲜姜半斤捣汁、甘草120克,水煎服。把姜汁放在甘草水内,一次服用,出汗即愈。
17、香菜籽,水煎,打入鸡蛋3个。在发疟前吃蛋喝汤。再发汗即愈。
18、生姜适量,捣烂。包敷于两膝盖处。于疟疾发作前4小时包敷,连续包敷数天,可截疟。如皮肤发痒须拿掉。
19、大蒜头一个、米酒2两,将蒜头放火上烘焦黄。疟疾发作前2小时饮酒吃蒜,一次吃完。
20、鸡蛋3个,米醋120克。先将鸡蛋去壳,同米醋放砂锅内煮沸,一次温服。
二、寒热疟疾
秋后霜4.5克,热酒服之。
三、先寒后热或只冷不热的疟疾
老姜120克放石臼内捣如泥,细火上热。疾未发作前贴在背心上,包好。本方不适宜于先热后寒的疟疾及高热性的疟疾。
四、疟疾已久,其它药物无效
大蒜60克(去皮捣如泥)、白胡椒6克,研细和匀。贴在手腕脉搏跳动处,包好。
五、间日疟
1、明矾面90克、面肥30克(面引子)合在一起,制成豆大小丸,每病发前,服12粒。
2、鲜桃叶3~5片、生大蒜半瓣,一同捣烂。以纱布包裹塞于鼻内,或左或右。于疟疾发作前2~3小时塞入。
六、疟疾(冷多热少)
1、辣椒根90克、瘦猪肉60克,用水煮汤饮,吃肉。
2、辣椒叶60克、蒜头一个,用水煮汤一碗饮。
3、白胡椒20粒、米酒60克,将白胡椒打烂,炖熟后加酒饮。
七、间日疟、三日疟或疟疾日久不愈
1、红饭豆90克、红鲤鱼一条、红枣10枚、陈皮一片、生姜30克,用水煮烂,加油盐吃。
2、黄狗肉250克、黑豆90克、生姜60、陈皮一片、红枣10枚,用水煮熟连渣吃。
3、田鼠2只、黑豆90克、红枣10枚、陈皮一片。将田鼠去毛及内脏、洗净,用水煮熟吃。
八、一日疟或间日疟
羊骨6两,打碎,用水二碗煮成一碗。在疟病发作前约3小时服用。
九、慢性疟疾(四日两头疟、久久不止)
取黄狗肉煮食。
十、慢性三日疟(旷日持久或时愈时发)
煮食乌龟肉,有良好效果。
十一、间日疟和三日疟
蜂蜜30克,白酒适量。发作前10分钟至1小时服。如发作时间不准,可于发作当天连服3次。
十二、恶性疟和间日疟
鲜马鞭草全草150克,加水煎浓汁约300毫升。疟疾发作前4小时、2小时各服–次。连服5~7日。注意马鞭草需用鲜品,如用于品效果不太好。
十三、间日疟、三日疟和恶性疟处方用法:
鲜黄花蒿(青蒿)全草250克,加水400毫升,煎至300毫升,成人一-次服150毫升;6~8岁服40毫升;9~12岁服80毫升;13~16岁服120毫升。疟疾发作前6小时、3小时各服一次。